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太原12月2日电 (吴琼)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绿色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拓展产品种类,拓宽市场销路,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水平……当前,山西省朔州市,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12月2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固废利用情况。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介绍,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近年来,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度以上,年均产生煤矸石33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迫切需要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消纳工业固废。
作为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朔州连续举办11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朔州市建成3个特色固废园区,投产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86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73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1家,产品拓展到7大领域、200多个品种,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年均消纳煤矸石21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下一步,朔州市将争取到‘十四五’末当年新增工业固废全部消纳。”吴秀玲说,为此,该市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借助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平台,发挥山西工学院、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作用,以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依托,探索建立多模式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此外,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出台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改造提升传统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的产品链,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完) 【编辑:李岩】 新闻结尾
9.1极速版下载:快速体验全新升级,流畅运行等你来试!的相关文章
向云端!世界高度正在这里刷新的相关文章
绚丽极光点亮加拿大秋日夜空
香港特首立法会答问:施政报告融合民间智慧和政府谋划
国家数据局: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研究建立健全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国际识局:巴以冲突延宕一年,中东政治格局生变 五大因素值得关注
中国故事共创会丨探访50余座贵州村寨 德国小伙: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
广州海珠:“我和我的祖国”沉浸式主题活动举行